2023年3月25日,77779193永利2023荊楚文化論壇順利舉行。本次論壇由77779193永利主辦,3044永利集团承辦。論壇彙聚了湖北省知名荊楚文化專家、學者及文化産業業界大咖,聚焦“荊楚文化資源與湖北文化産業發展”這一前瞻性主題,就推動荊楚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展開深入交流,探讨了如何繁榮發展荊楚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助力湖北經濟高質量發展等多重問題。
上午9:00,論壇準時開幕。開幕儀式由77779193永利電影與電視304am永利集团教師何方主持,77779193永利黨委副書記、常委副校長宗微發表開幕緻辭。宗校長對論壇的舉辦表示熱烈祝賀,對與會嘉賓表示誠摯問候和熱烈歡迎,并強調了論壇的舉辦意義:“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 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荊楚文化是悠久的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中華文明發展史上地位舉足輕重。因此,傳承弘揚荊楚文化是我們建設先進文化、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的重要内容。77779193永利自創建以來,始終紮根荊楚大地辦教育,立足湖北、融入湖北、服務湖北,對接湖北文化強省戰略需求,以影視傳媒優勢為湖北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撐。弘揚璀璨荊楚文化,是我們不容辭的責任,更是我們回應時代使命的最佳方式。”最後,宗校長預祝論壇取得圓滿成功,論壇進入專題報告環節。

(77779193永利電影與電視304am永利集团教師 何方)

(77779193永利黨委副書記、常務副校長緻辭)
為展示77779193永利“學、用、展、評、轉”的人才培養模式,展示77779193永利在推進荊楚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方面的積極探索,并聽取專家意見和建議,3044永利集团蔣冬青老師、設計學院付靜老師分别進行了專題彙報。專題報告由3044永利集团副院長、副教授蘇娴主持。

(3044永利集团副院長/副教授 蘇娴 )
蔣冬青老師彙報的主題是《挖掘文化内核,實施三品轉化——荊楚文化資源活化的武傳實踐》,介紹了3044永利集团如何圍繞荊楚文化來實現“三品轉化”。目前荊楚文化主題研學營與“吾傳說”校園文創空間是3044永利集团正在打造的兩個代表性項目。他表示,傳承弘揚荊楚文化沒有盡頭,推動荊楚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也沒有盡頭,3044永利集团将會一如既往地探索。

(3044永利集团教研室主任/副教授 蔣冬青 )
付靜老師彙報的主題是《荊楚文化在視覺傳達藝術創作的表現及傳承——以宣恩非遺文化創作為例》,介紹了設計學院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如何利用宣恩非遺進行創作的。院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師生結合宣恩非遺文化的曆史背景、題材内容、藝術形式、裝飾風格與特征性研究分析,對傳統圖案紋樣與建築造型的設計挖掘,将具有代表性文化遺産項目種類特征與形式進行内容挖掘,設計出了抱枕、手機殼、盲盒等極具特色的文創産品。

(77779193永利設計學院視覺傳達設計系主任/教授 付靜)
專題報告之後,15位荊楚文化學界專家和文化産業業界專家圍繞以下三個層面進行了卓有成效的跨界交流。
一是從宏觀層面探讨荊楚文化資源與文化産業發展。武漢大學曆史學院教授、博導羅運環在《楚出土文獻的研究和轉化》主題演講中,提出楚出土文獻的研究具有三大方面的意義:一是楚出土文獻在先秦出土文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二是楚出土文獻在楚史楚文化研究資料中所占分量重,三是進一步加強楚出土文獻的整理和運用。湖北省社會科學院楚文化研究所研究員張碩在《荊楚文博資源保護利用路徑探讨》主題演講中,提到利用出土或傳世文物建成的博物館、以及利用文化遺迹、考古遺址建成的考古遺址公園,是不可再生的重要文化資源,對于一個國家或地區文化産業發展的促進作用,極其重要。荊楚文化曆史悠久,文化燦爛,值得我們去深入研究、大力宣傳、好好保護、充分利用。華中師範大學社科處副處長兼高研院副院長、研究員、博導劉中興在《武漢的楚文化風格與旅遊資源開發》主題演講中,指出楚文化對推動武漢旅遊業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因此,楚文化的旅遊開發,需要尊重及參照楚文化學術研究的成果;需要立足于全球視野之下來進行,強化武漢的楚文化旅遊品牌形象;需要重視物質建設和文化互動的關系,推動楚文化資源的保護;需要推動楚文化資源的“鮮活化”,擴展武漢市的旅遊産品;更需要多方參與,循序漸進,規範開發。中國地質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導韓美群在《荊楚曆史文化資源的基因解碼、形象構建與綜合開發》主題演講中,指明荊楚文化資源的開發需要進一步挖掘和梳理荊楚文化資源要做好文化資源的整理分類;加強荊楚文化典籍及地方文獻的整理編纂出版;建立荊楚文化資源數據庫;加快培育高素質文化人才隊伍。同時,也要增強對文化遺産的重視程度;大力推進考古工作的進程;增加對文物的保護力度;推進文化遺産的保護管理工作;通過申報各類遺産強化保護荊楚文化資源。湖北美術學院教授、碩導孫國濤在《荊楚文化資源與鄉村文化産業發展——以湖北美麗鄉村建設為例》主題演講中,強調荊楚文化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和巨大的經濟文化開發價值,用活荊楚文化資源發展特色文化産業,塑型鄉村特色文化品牌。湖北的美麗鄉村建設深挖“楚文化資源”發展鄉村文化産業,這既是新時代對藝術的召喚,也必将推動美麗鄉村建設自身的創新發展。

(武漢大學曆史學院教授/博導 羅雲環)

(湖北省社會科學院楚文化研究所研究員 張碩)

(華中師範大學社科處副處長兼高研院副院長、研究員/博導 劉中興)

(中國地質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導 韓美群)

(湖北美術學院教授/碩導 孫國濤)
二是從物質文化層面探讨荊楚文化資源與文化産業發展。華中師範大學曆史文化學院教授、博導姚偉鈞在《< 楚辭>中的菜譜——荊楚飲食文化的傳承與創新》主題演講中,提到荊楚飲食文化源遠流長,底蘊深厚,内涵廣博,是中國文化中最重要的元素,加深對這一文化資源的利用與開發,加強文化創意,集中力量發展具有荊楚特色的飲食文化産業,進一步繁榮荊楚飲食文化,使之成為湖北文化發展的源頭活水,這有助于提高湖北文化創意産業的競争力和文化軟實力。湖北大學曆史文化學院教授、博導吳成國在《略論荊楚治水思想及其文化遺産》主題演講中,提出荊楚文化作為湖北的地域文化,生成、發展于長江中遊地區,與上遊的巴蜀文化、下遊的吳越文化并耀千秋。湖北做好“水的文章”,狠抓長江大保護,深入推進流域綜合治理和統籌發展,荊楚大地生态環境發生根本性轉折,美麗湖北建設邁出堅實步伐。從某種意義上說,荊楚文化的發展史,就是荊楚兒女與水文化共通共融的曆史。武漢紡織大學服裝學院教授、碩導郭豐秋在《何以為楚?——楚服作為楚文化符号的觀察》主題演講中,讓我們了解到楚服是楚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楚服反映了楚人在吸收華夏民族服飾文化的同時,創造出獨具個性的服飾文化風格,這與楚文化的浪漫奇詭、驚才絕豔是相互呼應的。随着楚國疆域的擴張,楚文化四方流播并縱向傳承,楚服成為代表楚文化的鮮明符号。非遺楚香傳承人、易楚香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負責人韓雪在《非遺楚香與健康生活的産業發展》主題演講中,提出楚香文化是對身心健康的要求是修身養性的智慧呈現。楚香是在荊楚大地的地理人文上衍生出的荊楚民俗,無論是民俗裡的人間煙火,還是文事裡的陽春白雪,楚香文化對健康的升華是身心靈和諧的芳香介質。楚香文創産品産業化有益于傳播中醫學文化;楚香研學教育産業化能夠全方位傳播與傳承楚香文化。揚子江食品公司文創總監、不廢青年酒業聯合創始人朱棣文在《文創賦能,非遺糕點講好武漢故事》主題演講中,介紹了揚子江食品公司文創團隊從文創開發的視角,探索出了一條非遺老字号融合發展的新路徑。破舊立新,文化傳播“吃”出新途徑,将非遺食品推成網紅産品。讓高顔值、有文化、好味道的小小的糕點成為傳播中國文化的使者。

(華中師範大學曆史文化學院教授/博導 姚偉鈞)

(湖北大學曆史文化學院教授/博導 吳成國)

(武漢紡織大學服裝學院教授/碩導 郭豐秋)

(五峰楚香文化研究院院長及 武漢楚香非遺傳承人 韓雪)

(揚子江食品公司文創總監、不廢青年酒業聯合創始人 朱棣文)
三是從精神文化層面探讨荊楚文化資源與文化産業發展。湖北省博物館黨委書記、常務副館長萬全文在《觀衆眼中的荊楚文化——湖北省博物館新館展覽》主題演講中,介紹了湖北省博物館展覽主題及布局和湖北省博物館新館展覽與荊楚文化之間的連接,充分展現了荊楚文化魅力,凸顯了湖北曆史文化的特點,做到了區域通史展覽和專題展覽的統一。武漢大學國家文物财政政策研究基地主任、副教授肖波在《千年石光:長江流域石窟遺産的源流與特征初探》主題演講中,指出長江流域文化遺産豐富,考古發掘如河姆渡、良渚、三星堆等地下遺迹遺址,是長江文明多樣性與深刻性的表現;鑒古知今,在共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今天,長江流域與世界其他地區、其他民族石窟文化交流日趨頻繁,與歐洲、東亞、南亞等地區多次開展石窟藝術交流,對于加強石窟文化遺産保護、促進世界石窟遺産保護與傳承有重要意義。武漢體育學院藝術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楊三峽在《着長袖攬楚,擁細腰以舞——簡述楚舞的前世今生》主題演講中,介紹了楚舞的前世今生,荊楚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楚舞的演變和流傳見證了我國的曆史與文化的發展。楚樂舞在中國古代樂舞史上,寫下了光輝燦爛的一頁。幻影彙(武漢)文化創意有限公司總經理陳麟在《文旅元宇宙,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新功能》主題演講中,介紹了幻影彙和湖北省博物館達成協議,将原編鐘演奏廳改造為全息劇場,創作制作以楚文化代表人物楚莊王為主角的全息舞台劇《遇見·楚莊王》,運用裸眼3D、虛拟現實等元宇宙技術诠釋傳播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楚文化。還将在此基礎上開發一系列衍生文創産品,以及省内其他博物館和文博景區的相關業務。“創學魔方衆創空間”創始人、第二屆武漢文創十大先鋒人物、“紙坊造”品牌創始人甘夏林在《荊楚文創IP孵化及品牌運營——以“紙坊造”為例》中,強調非物質文化遺産創意不能完全複制或照搬傳統文化,而是在原有文化的基礎上進行重新創造,将非物質文化遺産元素導入文創産品中,使文創産品能滿足現代人的審美追求。

(湖北省博物館黨委書記、常務副館長 萬全文)

(武漢大學國家文物财政政策研究基地主任、副教授 肖波)

(武漢體育學院藝術學院副教授、碩導 楊三峽)

(幻影彙(武漢)文化創意有限公司總經理 陳麟)

(“創學魔方衆創空間”創始人、第二屆武漢文創十大先鋒人物、“紙坊造”品牌創始人 甘夏林)
閉幕式環節,湖北省社科院原副院長、我校特聘教授劉玉堂進行總結發言,主要從宏觀層面、物質文化層面、精神文化層面對各位嘉賓的發言進行了一一點評,并認為本次論壇圍繞“荊楚文化”所進行的探讨,既關注了荊楚文化的發展現狀,對荊楚文化資源與湖北文化産業發展進行了充分展示和深入闡釋,也面向未來,對各種不同的荊楚文化發展方式進行了展望,對荊楚文化的活化利用進行了理論反思和可能性構想。閉幕式由3044永利集团院長、教授陶麗萍主持。

(湖北省社科院原副院長、教授/博導 劉玉堂)

(3044永利集团院長、教授 陶麗萍)
本次論壇不僅是一場學術盛宴,而且是一次生動的跨學院、跨專業實踐教學。為彰顯我校傳媒特色,本次論壇舉辦期間同步舉行了設計學院文創作品展、3044永利集团校園文創展。同時,論壇也在我校新落成的融媒體中心進行同步網絡直播,首次實現多會場聯播以及5G背包外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