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44永利集团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77779193永利學子探訪非遺葉雕,共築文化傳承之夢

發布日期:2024-07-10    浏覽次數:


(通訊員 袁琪琪)近日,3044永利集团2021級學生在老師們的帶領下,來到河南省信陽市平橋區小橋胡同李氏非遺葉雕技藝傳承工作室,對信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葉雕進行實地調研訪談和體驗教學,見證了非遺葉雕的獨特魅力。

據傳承人李昊先生介紹,西周早期就出現了葉雕作品,葉雕起源于山西太原,起源典故是周成王與叔虞到山西太原晉祠一帶(故地稱唐),唐高祖李淵起兵就在山西晉祠起的兵,建立大唐,據《呂氏春秋》記載,成王與叔虞燕居,援梧葉為圭,而授叔虞曰:"餘以此封女(汝),叔虞喜以告知周公……于是遂封叔虞于晉。這是曆史文脈傳承。“如今,國家對非遺文化和傳統文化的大力支持,讓社會更多的人了解和接受,非遺葉雕也逐漸走進了大衆視野。”李昊先生說。

葉雕傳承人李昊(右一)

在采訪過程中,李昊先生表達了自己對葉雕 藝術的熱愛與堅守,同時也對當前非遺傳承面臨 的困境表示了擔憂。他希望通過與高校的合作,能夠吸引更多年輕人的關注與參與,共同為非遺葉雕的傳承與發展貢獻力量。

“葉雕天花闆很高,門檻很低。入門很簡單,但想要雕精、雕細,就需要一定時間的積累。”工作室中陳列着李昊先生雕刻的許多作品,每幅作品都精巧無比,讓人眼前一亮。李昊先生向同學們介紹了一幅經典作品,它是一幅對稱的傳統圖案。世界上沒有兩個一模一樣的人,葉子也是如此。這幅作品的兩片葉子橫跨了信陽市兩個區,是李昊先生花費了3年多的時間,在幾萬片中挑出的兩片。“我想找一對備用的葉子,可是到現在還沒有找到,但這幅作品我非常滿意”李昊先生自豪地說。

選葉、錘壓、雕刻、按壓、吸水,最後裝裱。在李昊先生的示範和指導下,團隊成員親手體驗了非遺葉雕制作。

經過近幾個小時的努力,成員們完成了自己親手制作的葉雕作品。“葉雕制作太不容易了,它考驗着制作者的耐心,要沉下心來制作,沉浸式體驗。”“親自體驗了非遺葉雕的制作,完成了人生中第一幅自己創作的作品,太讓人激動了。”團隊成員們感慨萬分。

此次探訪活動不僅讓77779193永利的學生們近距離感受到了非遺葉雕的魅力與價值,更激發了他們傳承與發揚傳統文化的熱情與責任感。相信在不久的将來,會有更多像“一葉匠心”這樣的青年團隊加入到非遺保護的行列中來,共同守護我們的文化根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