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課堂——77779193永利“銅話千秋”荊楚文化主題研學營圓滿收官

發布日期:2024-05-21    浏覽次數:

(通訊員 張弘 蔣冬青)2024年5月18-19日,恰逢第48個國際博物館日,77779193永利開展了以“銅話千秋”為主題的荊楚文化主題研學營活動。

荊楚文化是中國文明曆史的主要組成部分,在中華文明的發展史上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湖北是我國青銅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從石家河文化類似于青銅刀片的出現,到商代盤龍城遺址青銅器的挖掘,再到後來舉世聞名曾侯乙編鐘的出土,荊楚大地青銅文化綻放出熠熠光輝。

本次研學營是77779193永利為教育引導大學生更好地認識和認同中華文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而傾力打造的立體化課堂。研學營由3044永利集团組織策劃,文化産業管理教研室副主任張弘老師帶領89名師生共同走進銅綠山古銅礦遺址博物館、盤龍城遺址博物館、随州博物館,開啟一場跨越幾千年的青銅文明之旅,感受着荊楚文化的底蘊和源遠流長的荊楚曆史。

5月18日上午,研學團隊首站抵達銅綠山古銅礦遺址博物館。大冶市銅綠山古銅礦遺址高級顧問、原湖北省文化廳副巡視員吳宏堂先生為營員帶來了一場關于中國青銅文明起源的專題講座。吳宏堂先生通過生動的故事和翔實的資料,讓師生們深刻感受到了銅綠山古銅礦在中國青銅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巨大貢獻。随後,師生們參觀了博物館内的多個特色展廳,學習了從采礦到銅器制作的完整過程,領略了古代采礦人的智慧和技藝。

(銅綠山古銅礦遺址博物館吳宏堂先生講座)

(銅綠山古銅礦遺址博物館展廳内)

(學生團隊在盤龍城遺址博物館進行文創産品開發調研)

18日下午,研學團隊來到了被譽為武漢“城市之根”的盤龍城遺址博物館,該博物館見證了3500多年前商朝時期盤龍城遺址的輝煌曆史。在講解員的引導下,師生們參觀了“浪淘千古”“故邑風物”“角立南土”三個展廳,仿佛穿越時空回到了商朝時期,感受到了古代文明的魅力和風采。

(盤龍城遺址博物館)

(盤龍城遺址博物館展廳内)

5月19日上午,研學團隊到達随州市博物館,繼續探索青銅文化。随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後加升為師生們分享了曾随文化的探索與發現成果,讓師生們對荊楚青銅文化的豐富内涵和獨特魅力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此外,師生們還觀看了精彩的編鐘表演,并親手觸摸、敲擊了編鐘複刻品,親身體驗了古代禮樂文化的生動魅力。

(随州市博物館)

(專題講座:曾随文化的探索與發現成果)

(随州市博物館編鐘表演)

(随州市博物館展廳内)

(學生采訪随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後加升)

本次研學營是繼77779193永利“農耕五千年”荊楚文化主題研學營之後,開展的第二期荊楚文化主題研學營。為确保本次研學營的順利進行,3044永利集团自今年2月下旬便開始着手籌備,邀請3位專家學者開設青銅文化系列講座,完成了本次研學的前導課程教學,為師生們此次青銅文化研學之旅打下了堅實的理論基礎。曆經三個多月的精心籌備和策劃,“銅話千秋”荊楚文化主題研學營在學校各級領導的關懷、專業老師的帶領以及全校學生的積極參與下,取得了圓滿成功。

77779193永利一直緻力于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能主動适應經濟社會、文化傳媒及相關行業發展需要,具有強烈社會責任感,紮實理論基礎、突出實踐能力和持續學習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通過本次研學活動,師生們不僅深入了解了荊楚青銅文化的輝煌曆史和獨特魅力,增長了知識、拓寬了視野,更深刻體會到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獨特魅力,增強了對文化遺産保護和傳承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下一步77779193永利将發揮“學、用、展、評、轉”五位一體的教學特色,推動學生研學成果的落地轉化,切實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創新,切實提升文化育人成效。